首页 > 陶瓷

汉双系陶瓿

名称:汉双系陶瓿

时代:汉(202—220)

尺寸:高21.2厘米,口径17厘米,腹径32厘米,底径18厘米。

       陶瓿(bù),灰色硬陶,胎质坚硬,呈灰褐色。敛口,矮直领,斜肩,扁圆腹,平底;最大腹肩径在肩部。肩部对称置泥条捏塑的卷云纹双系,其中一系右边有不规则“N”形刻划符号。领下肩部至腹部共饰十组刻划组合纹饰:第一组为斜线蓖点纹;第二组为双线弦纹;第三组为两圈方向相反的指甲纹;第四组为双弦纹;第五组为一圈指甲纹;第六组为一道宽凹弦纹;第七组为竖短直线组合纹;第八组为多道不规整弦纹;第九组为三道不规整的锥刺纹;第十组为细密重弦纹;下腹部无纹。整件器物造型端庄,比例协调,装饰美观,是汉时陶器中珍品。

       此双系陶瓿器形基本完整,仅口沿稍残两处,均为0.7厘米。瓿(bù),是一种盛器,是汉代的一种贮水盛酒的器皿,西周至西汉较为流行,多仿青铜瓿的造型。进入东汉以后,陶、瓷瓿不再流行,逐渐为罍所替代。

       该件双系陶瓿于19846月在衡阳出土。适逢衡阳市铁二中(现衡阳市第二十三中学)校内改扩建教学、办公楼,民工在施工中发现并报告校方。衡阳市博物馆得知消息后,第一时间派出考古专业技术人员朱建中等同志赶赴施工现场,进行了仔细的查询、勘探和清理工作,并征集了这件器物。同月该件器物入藏衡阳市博物馆。

       1990年该件器物在《衡阳市两汉陶器文物展》中展出,历时三个月,观众云集,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。199410月经衡阳市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三级文物。20062月,湖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小组来衡阳,对馆藏文物进行鉴定。专家们认为:该件陶瓿器形大,保存完整,做工精细,纹饰精美,具备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,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研究汉代人文历史的器物,鉴定为一级文物。